发布日期:2025-02-05 06:11 点击次数:99
1984年4月28日,我昆明军区第14军40师的队伍接到命令,要去收复被越军非法占据长达五年之久的老山。在这场扣人心弦的战斗里,担任主攻的118团1营肩负着向越占1072高地实施穿插的关键任务。战斗期间,三连接到指令,与营里的一、二连一同,从老山与662.6高地之间的峡谷迂回穿插,目标是夺取老山。那峡谷幽深,两侧生长着繁茂的原始森林,浓重的大雾在这里好似被过滤成了轻柔的薄纱。当夜幕笼罩大地,三连宛如一条潜行的长龙,静静出发。连长郑周勤对着指挥机轻轻吹了口气,以此传达平安的信号,队伍依照预定路线稳步前行。
然而,危险在悄无声息间悄然来临。越军对这一片区域的地形熟悉得如同了解自己的手掌,他们又怎会错失这片极有可能被当作穿插路线的峡谷和树林呢?在凌晨之际,震耳的炮声划破了夜晚的宁静。炮弹好似密集的雨点般纷纷落下,刹那间在树林里爆炸开来,火光映红了天际,硝烟四处弥漫。大地剧烈地摇晃着,树木被直接从根部拔起,战士们完全被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在激烈的炮火攻势之下,二连与三连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困境。敌军的 105 榴弹炮配备瞬发引信,一旦触碰到树木便会即刻爆炸,杀伤范围极为广泛。刹那间,三连的战士们遭受重创,众多战士倒在了鲜血之中。郑周勤连长被泥土掩埋,耳朵几近被震得失聪,眼前凄惨的景象使他一时间茫然无措。然而,他迅速恢复了清醒,高声呼喊着战士们的名字,尝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彝族战士黑哈且伤势严重,鲜血将他的军装浸透。郑周勤赶忙把他抱起来,焦急地呼喊:“老黑,可千万别出事啊,你还讲过打完仗要回去相亲的!” 黑哈且艰难地睁开双眼,声音微弱地说道:“连长,别管我……” 郑周勤强忍着泪水,放下黑哈且后,再次投身战斗。
就在这时,代理副营长张仁龙在弹坑之中高声喊道:“郑连长,赶紧带领部队冲出去!冲呀!哪怕是死,也要死在敌军的阵地上!” 战士们听闻命令后,纷纷从地面上一跃而起,呼喊着朝着敌人冲锋而去。即便伤亡巨大,可他们毫无惧色,奋勇向前。
排长曾荣德于混乱之际,瞧见了五班小胖子牺牲时紧紧握着的冲锋枪。他全然不顾周围人的目光,拼尽全力从其手中把枪夺下,还拾起了几个弹匣。他心里很明白,在这般残酷的战场之上,武器对于战士而言,就如同生命一般重要。他将冲锋枪挎在身上,顺着陡坡艰难地向上攀爬,此时他心中唯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把敌人消灭掉。当遭受敌人的火力攻击时,他毫无惧色,对着敌人高声呼喊:“浓松空也(缴枪不杀)!” 哪怕左臂受伤,鲜血不断流淌,他依然顽强地用右手握住枪进行射击,一直坚持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刻。战士们在清点他的遗物时,发现了被鲜血浸透的诗稿与小说手稿,还有一封写给母亲的信,信里恳请母亲在他牺牲之后,帮忙缴纳四十五年的党费 。
战斗打响后,排长钱留云一边带领着战士们排除地雷,一边朝着敌人的阵地发起冲锋。就在他们逐渐靠近敌人火力点时,不幸发生了,钱留云被敌人的机枪击中。战友们目睹他倒了下去,然而由于敌人的火力太过凶猛,大家根本无法靠近。最终,钱留云英勇牺牲,只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目光始终紧紧望向高地所在的方向。
在战况激烈的战斗期间,四班副张学成的腿部不幸被炸弹炸断,失去了行动能力。随着敌人步步紧逼,绝望之中的他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一同赴死。当战友们找到他的遗体时,每个人都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
战斗期间,张仁龙副营长多次身负重伤,弹片击中了他的脸部与头部。绷带被鲜血浸透,可他依旧坚持指挥作战。通信员始终在其身旁守护,尝试把他送离战场,然而因人员紧缺,一直未能如愿。张仁龙疼得全身发抖,却从没有过放弃的想法 。
历经一整天一夜的艰苦奋战,三连的战士们各自为战,即便身处混乱局面,却始终坚守着顽强的战斗意志。他们不仅顺利攻克自身目标——77 号高地,而且在战斗进程中机缘巧合,助力八连拿下了 54 号高地。连长郑周勤在身体极度虚脱之际,由号兵李元华搀扶着,执意要返回 77 号高地。当他们好不容易登上高地,目睹阵地上敌人的尸首以及牺牲的战友时,郑周勤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放声痛哭起来 。
在这场战斗里,三连承受了沉重的代价,有26人壮烈牺牲,60余人受伤。然而他们凭借自身的英勇无畏与自我牺牲,彰显了自身的价值。即便他们未曾荣获集体记功或者英雄称号,可他们毫无疑问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于炮火纷飞中顽强战斗,以生命回应了战争中最为严峻的问题: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他们毫不畏惧,奋勇向前。
战争结束后,钱留云的未婚妻王琼芬捧着一个用一百朵白花扎制而成的花圈来到战场。她在此悼念自己的爱人,同时也向这个英勇的集体致以深深的敬意。那一朵朵洁白无瑕的花儿,恰似战士们纯净的灵魂,于南疆大地永恒绽放。三连的英勇事迹,会永远烙印在人们心间,化作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 。(素材来源于丁光洪发表于1986年《报告文学》杂志文章《火网里的士兵》)
#深度好文计划#
